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柑橘類水果可抑制肺腺癌細胞增生

現代人吃得精緻、豐盛,營養師總是說,多吃水果、綠色蔬菜,到底吃蔬果有什麼好處?台中榮總研究顯示,柑橘類水果含柚甘素,實驗證實高濃度柚甘素可抑制肺腺癌細胞增生,葡萄、茶葉等富含沒食子酸的蔬果,除了抗癌,更能殺死纖維細胞,可預防血管硬化、肝硬化與肺纖維化等慢性疾病。

台中榮總與鄰近大學合作研究,研究員徐士蘭與弘光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程淑慧合作,從柑橘類水果萃取柚甘素,在電子顯微鏡下,注射進人類肺腺癌細胞中,發現高濃度柚甘素能誘發肺癌細胞凋亡。

徐士蘭說,台灣每年有7200至7500名肺癌新增個案,全年肺癌死亡人數為6900人,多數在末期才診斷出,存活率不高,柚甘素的確切療效尚待證實,但一般民眾多吃柑橘類水果,例如台灣盛產的柳丁、橘子,可發揮抑制癌細胞功效。

沒食子酸 可抑制癌
另外,沒食子酸普遍存在於綠色蔬菜、水果多酚類化合物,以葡萄、茶葉、五倍子等植物含量較高。徐士蘭與暨南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吳立真合作,將萃取出的沒食子酸注射到肺癌細胞中,不僅造成肺癌細胞凋亡,還發現早期病症的出現纖維細胞也加速死亡。

徐士蘭說,沒食子酸可抑制癌細胞,更特別的,還能殺死纖維細胞,多數慢性病初期,多半表現出組織纖維化病症,實驗顯示,沒食子酸可抑制組織纖維化,對於血管硬化、肝硬化或肺纖維化等慢性疾病,具有治療潛力。

多吃蔬果 有益健康
學者表示,上述研究並不代表柑橘、葡萄或茶葉,具有治療癌症的效果,還得經過動物、人體實驗來證實,但可以肯定的,多吃這類蔬果,可保健身體,預防慢性病,甚至有抗癌功效。

徐士蘭說,多吃蔬果確實有益,她早上會來杯300CC現打果菜汁,把各種蔬菜、水果打碎,可增加吸收率,一定要現打現喝,才能避免蔬果汁氧化。她也強調,有人瘋甜菜根或有機蔬果,其實大可不必,只要是新鮮蔬果,把握多樣性原則,就能吃出健康。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肺癌整合治療 爭取生機

肺癌的存活率雖低,但早期發現及早期手術切除治療仍然有治癒可能,即使對於局部晚期及末期病患,也可經由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延長存活率及減輕不適症狀。最重要的是,由醫師評估做積極治療是必要的。


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威宇指出,文獻上發現,合併使用新型抗癌藥物,證明較以往的化療組合有更高的反應率及較長的存活期。


例如肺癌四期病患放棄治療,一年存活率只有10%~15%,相反的,如果接受整合放療、全身性化療,則存活率可提升至30%~35%,再加上標靶療法更可望達到40%。


陳威宇說,該院已有數名局部晚期肺癌病患使用標靶藥物(Erbitux,爾必得舒)治療,臨床發現,患者不僅大幅改善腫瘤引起的不適症狀,在影像學上腫瘤也明顯的縮小。


陳威宇指出,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著重於跨專業的整合治療:手術、放射治療、全身性化學治療及標靶療法,以達到治癒或延長存活率,及改善生活品質。像化療雖無法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痊癒,但對化療有反應的病人可增進存活率及減輕不適症狀。


陳威宇表示,現在的「標靶療法」,不像傳統化療的「散彈打鳥」方式,它針對癌細胞之所以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制,透過分子生物技術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與修復的能力,或抑制腫瘤中的血管新生,從而防止腫瘤的擴大與轉移,有效殺死癌細胞,並大幅減少對腸道黏膜破壞、對骨髓造血的抑制、毛髮掉落等副作用。

目前的標靶治療藥物,包括Iressa(艾瑞莎)、Tarceva(得舒緩)可用於化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Avastin(癌思停)則可抑制腫瘤新生血管。

陳威宇表示,用於大腸直腸癌的Erbitux(爾必得舒)是一種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阻斷劑,可抑制癌細胞生長,並加強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研究顯示,80%以上的肺癌細胞膜上的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呈現陽性,也可望成為治療的選擇。

肺癌患者 是被放棄殺死!

肺癌病患不是被癌症殺死,而是被「放棄」殺死!每逢春節前,各大醫學中心癌症中心都會縮減病床,因為許多癌症病人想回家過年,一名62歲肺癌末期的男性病患在妻子扶持下,上周六出院了,望這兩人離去的背影,醫師心中無限感嘆,因為不知有無機會再與病人見面。

台灣胸腔疾病協會呼籲,肺癌不必然是絕症,更多肺癌病人是死於「放棄」。將陳小蓮 (化名)、江忠文、王古喜妹的抗癌故事,拍成紀錄片,希望以真實故事,鼓勵病患接受治療。民眾可免費索取「絕望中的曙光」紀錄片。

近年來,突然出現眾多名人罹肺癌,從舞蹈家羅曼菲、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名醫楊勉力、前國安會秘書長殷宗文、前農委會主委余玉賢、香港樂壇鬼才黃霑等人,都因肺癌病故,讓民眾對肺癌更加恐懼。

因此被宣判罹患肺癌的病患,有四成會直接放棄治療,從此不在出現。還有四成病患無法忍受副作用,也放棄治療。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主任郭漢彬說,罹患肺癌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一成,這個驚人的數據,擊倒了無數癌症病患的鬥志,渺茫的治癒機會,讓肺癌病患過度悲觀,「放棄」就像是死神佈下的另一個魔咒。

預測肺癌存活 台大新突破

不管在台灣還是全世界,肺癌都是癌症死因之首,殺傷力驚人。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及生物統計演算法,找出以五種「微核醣核酸」預測肺癌病患開刀後預後的方法,對於未來癌症的個人化醫療發展,提供一個相當重要的評估平台。

台大醫學院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俞松良表示,他們是透過內視鏡檢查或外科手術等途徑,分別取得肺癌病患的組織檢體,再進行微核醣核酸的預測,結果發現由五種微核醣核酸組成的標記,可精準預測肺癌患者開刀後的存活率及復發率。

「這真是太好了!」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得知這項研究成果時,即盛讚這項預測方法是個重要突破。因為肺癌是個相當難纏的惡性腫瘤,不少患者即使接受完整治療,預後仍不理想,不僅病患自己受苦,也增加家屬的醫療負擔。

有了這套預測方法,在面對肺癌這個可怕的敵人時,多了一分「自知之明」,如果預測後續治療不錯時,不妨全力治療,一旦發覺預後很差,也許可將原本擺在最後一線的治療方式挪前,或採比較緩和的治療手段,讓病患及家屬兩相安。
楊泮池表示,微核醣核酸 (microRNA)是種新的小型核醣核酸,扮演調節基因功能的角色,在腫瘤醫學研究中,已知透過這個核醣核酸的表現,可以比訊息核醣核酸更精準進行癌症亞型分類,進而預測肺癌病患治療後的存活率。

楊泮池驕傲地說,這項以微核醣核酸表現來預測肺癌預後的技術,居於全球領先地位,研究論文已發表於本期癌症醫學領域的頂尖期刊「癌細胞」 (Cancer Cell),而該成果也正在申請全球專利。

楊泮池強調,以往診斷方式總認為,第一期肺癌的開刀後5年存活率可達7成以上,但從他們研發的這套微核醣核酸預測方法看來,這些病患其實還可分高危險及低危險兩個族群,其中高危險族群的開刀後5年存活率明顯降低,因此必須在開刀後另加化學治療,這對病患來說,意義自是不同。


【2008/01/17 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