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不放棄就有希望 第三期肺腺癌病人存活已五年

一位60多歲的蔡姓女士在六年前發現罹患肺腺癌,並且是惡化為第三期B階段,經北部醫學中心判定為無法手術,計畫進行化療合併放射治療;不幸的是第一針化療即產生嚴重副作用,劇烈咳嗽與身體種種不適的折騰,讓蔡女士曾有了輕生念頭。

後經與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暨胸腔外科主任醫師陸希平充分溝通與了解治療計畫後,決定接受內視鏡微創手術,並配合追蹤與藥物控制達5年之久,病況穩定。

28日致電陸希平報平安,也現「聲」說法鼓勵病友積極面對癌症的治療,要有信心對抗病魔,不要輕言放棄。 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教學研究副院長暨胸腔外科主任醫師陸希平指出,肺癌不易早期發現,發現時通常已錯過手術治療時機。而蔡女士算是不幸中之大幸的個案。對於肺癌的早期篩檢與治療,在近幾年許多國內外權威雜誌都已大篇幅探討電腦斷層使用的必要性。 陸希平表示,當時評估蔡女士狀況後,使用內視鏡微創手術,由約7公分大的傷口,取出直徑10公分、充滿癌細胞的肺葉,併行局部淋巴結的廓清。蔡女士接受手術後迅速恢復健康,也不再咳嗽,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蔡女士接受術後定期追蹤與藥物控制,目前已達五年以上,身體健康狀況穩定控制中。感念陸希平陪伴她「拼下去」的醫療照護,居住在台北的蔡女士每逢過年過節一定打電話報平安與相互祝福。 陸希平還指出,亞洲人肺腺癌發生比率高,且多半以週邊雲霧狀陰影呈現,早期肺癌無法由胸部X光檢出,故必須借助電腦斷層;對於該等早期病變是否為癌症與如何早期治療,聖馬爾定醫療團隊引進國外技術,發展勾針合併內視鏡微創手術的切除,已受國際肯定,多次受邀至北美與亞太頂尖胸腔學會進行發表與獎勵。 陸希平提出呼籲,肺癌無法有效預防,只有使用有效診斷工具早期發現,請教專家及時手術,或併用其它治療方式,方能獲得有效控制。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9/17/2ju6t.html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肺癌標靶藥 健保給付將寬列

更新日期:2010/11/21 13:28

一項亞洲研究發現,不抽菸卻得肺腺癌的病患,往往是表皮生長因子(EGFR)基因突變所致,針對EGFR的標靶藥療效勝過化療,台灣明年可望放寬列為第1線健保給付藥品。

中央健保局副局長李丞華今天證實指出,歐盟已先將艾瑞莎列為肺腺癌的第1線用藥,台灣方面,衛生署跟進,健保局將邀請藥事專家討論,研擬加速列為第1線治療的給付條件,由健保全額給付,或比照化療藥物給付標準。

日前1項台灣、日本等亞洲9國的1217位肺癌病患臨床研究顯示,肺腺癌細胞中有EGFR突變的病人,一開始使用就以標靶藥物做為第1線治療,效果優於傳統化學治療,病人生活品質也比較好。

參與這項研究的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指出,歐美國家是以抽菸、性別等,作為給藥的條件;然而亞洲病患,特別是女性患者,多與抽菸無關,這項研究中,94%患者不抽菸卻罹癌,一半以上可歸諸於EGFR突變。

以EGFR為標靶的肺癌標靶藥物,計有艾瑞莎及得舒緩兩種,現行中央健保局的藥品給付規定,肺腺癌患者必須在第1線化學治療失敗或無效之後,才能以這兩種標靶藥物2選1,做為第2線或第3線治療。

成大醫院病理部分子病理科主任何中良指出,標靶藥物明年可望成為肺癌治療的第1線用藥,但前提是病人的肺癌細胞必須檢驗確認帶有EGFR突變,如此標靶治療才會有效。

李丞華說,「證據很明顯,女性、不抽菸的肺腺癌病患,使用標靶藥物的療效反應達到6成」,在放寬健保給付後,患者大約每個月省5到6萬元。99112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21/5/2hja4.html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肺癌基因突變 標靶藥物療效好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2日電)

過去常依據抽菸、性別等作為肺癌病患接受標靶治療的條件,但台大醫院臨床試驗發現,經檢測發現基因突變者,建議一開始就接受標靶藥物,可提高肺癌病人療效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研究團隊參與1項亞洲大型肺癌治療研究臨床試驗。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表示,這項研究共收案亞洲9國,共1217位肺腺癌患者,其中有94%不抽菸,台灣有100多位患者參與研究,追蹤4年。

楊志新說,過去是以抽菸、性別等條件,作為選擇病人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依據,但這項研究發現,若肺癌細胞中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突變的病人,第1線(一開始)使用標靶治療藥物,比傳統化學治療效果好,病人生活品質也較好

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余忠仁說,日本研究也發現,EGFR突變的病人,第1線使用標靶藥物後,半數患者可存活30個月以上;過去沒有使用標靶藥物者,存活期只有10到12個月

楊志新說,希望健保局可以給付肺癌患者第1線使用標靶藥物。另外,他說,基因檢測在未來將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作為醫師選擇患者用藥的依據。99110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102/5/2g4ag.html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非小細胞肺癌 若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沒有突變,標靶治療藥物並無絕對必要

惡性腫瘤目前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的首位,而肺癌近幾年來更是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的首位,病患被發現時多是癌症有擴散轉移的晚期肺癌,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醫師葉裕民指出,標靶藥物雖非晚期肺癌第一線用藥,但對身體狀況不佳,無法承受化療的患者,卻可以提供治療的機會,提高其存活率。

葉裕民醫師說,肺癌可以分成小細胞與非小細胞肺癌兩種,其中非小細胞肺癌佔大多數,約佔所有的肺癌病人之八十五至八十八%;而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根據組織形態的不同進一步區分成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

對於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主要是靠手術、放射線治療與藥物治療為主,只是大多數的病人在診斷是肺癌時,已經無法接受手術,只能接受放射線治療與藥物治療。藥物的選擇最主要的有兩大類,一為化學治療,另一種則是所謂的標靶治療,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有許多化學治療藥物可供選擇,包括鉑類藥物、紫杉醇類的藥物、健擇(Gemzar)、溫諾平(Navel-bine)、愛寧達(Alimta)、以及部分健保尚未給付的藥物。

葉裕民醫師表示,一般而言在體能狀況良好的病人,第一線化學治療藥物的選擇,是上述有效藥物中,以兩種藥物合併治療(其中一種為鉑類藥物)為目前的標準處方,因臨床上證明兩種藥物合併使用具有較大療效,三種以上反而沒有更好療效,且不同的組合,療效上差距並不大,不過會有不同的副作用,要選擇何種組合,醫師可根據病人狀況與可接受的副作用而定

在標靶治療方面,最主要是抑制癌細胞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來達成治療的目標;據抑制方式的不同可分成兩種:一種是「抗體」,另一種是「小分子抑制劑」。小分子抑制劑目前在國內有兩種:一為艾瑞莎(Iressa)學名為Geftinib;另一種為得舒緩(Tarceva),學名為Erlotinib。目前健保均給付在腺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二、三線治療

在第一線的使用上,根據最近幾個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均可以發現,若腫瘤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有突變的時候,在延緩腫瘤惡化上,使用標靶治療藥物會優於標準的化學治療處方,不過這第一線就使用標靶藥物治療與第一線只進行化療,這兩組病人在最終整體的存活時間上並沒有差別,因此是否要第一線使用標靶治療藥物,並沒有那麼絕對。

而且若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沒有突變的病人,第一線使用標靶治療藥物效果,比傳統的化學治療來的差很多,因此標靶治療藥物,是可以考慮用在第一線治療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而其中腫瘤有無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突變,就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另一種抑制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的藥物是抗體:爾必得舒(Erbitux),學名為Cetuximab;根據國外大型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與化學治療合併使用,可以有效的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

葉裕民醫師指出,雖然標靶治療藥物對第一線治療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並無絕對必要,但對一些身體健康不佳,無法施以化療的第一線治療晚期的非小細胞肺癌的病人,標靶治療藥物卻可以提供病人治療的機會(以往此類病人無法治療),可以控制癌症,延長生命,待身體狀況轉好,再施以化療,並合併標靶治療藥物治療,提高存活率。

葉裕民醫師強調,併用鉑類藥物的化學治療仍為目前晚期肺癌的第一線治療,但對於腫瘤的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有突變的病人,及無法接受化療的病人,標靶治療是第一線治療的另一種選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1/128/2fd28.html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血中肺癌細胞 可檢驗出有無轉移

更新日期:2010/09/17 00:3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治療肺癌藥物效果因人而異,中央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昨日在聯合舉辦的2010年生物科技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上,發表新方法檢測血液中的肺癌細胞數,醫師很快就可知道患者服藥後,血液裡的肺癌細胞數有沒有變化,藥物效果好不好,不好便要盡早換藥爭取治療時效

美國也有儀器可以在血液中發現肺癌細胞,不過檢測率只有5成左右,且需要7.7cc的血液才能進行檢測,而台灣研究團隊研發的新方法,可在1cc血液1千萬顆白血球中發現1顆以上的肺癌細胞,檢測率可達96%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白果能解釋,若在血液中發現癌細胞,代表肺癌已經開始轉移,必須及早治療。理論上抗癌藥物一到血液,血液中的癌細胞應該馬上消失殆盡,假如還能在血液中發現癌細胞蹤影,表示藥物可能無法有效對付血液裡的癌細胞,更遑論藥物能深入組織內部徹底殲滅腫瘤

白果能教授進一步解釋,肺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時往往需要忍受一些副作用,如免疫力低弱、噁心、嘔吐等,傳統觀察治療效果多仰賴X光或電腦電層掃描,等1、2周觀察腫瘤是否縮小或惡化,非常耗時


新方法是以肺癌細胞裡的3組基因當作鑑別標記,縮短藥效觀察時間,只要2、3天就能知道結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7/128/2d77a.html
.更多健康新知‧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治療到智療 癌症驗基因給對藥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3日電)

李瑞艷熬過2次標靶藥、2次化療,歡喜送女兒出閣,支持她對抗肺癌的,除了家人的愛、對醫師的信賴、宗教信仰,還有基因「智療」。透過基因檢測找對藥,正是抗癌醫療新趨勢

62歲的李瑞豔和夫婿吳德明結縭37年,2年前因為持續乾咳而發現第4期肺腺癌,打亂夫妻倆退休後的志工規劃。她擔心化療沒效,又怕拖著病體沒法看著小女兒出嫁,決定自費服用肺癌標靶藥抗癌。

吳德明說,幾個月後,標靶藥物有了療效,這時醫師擔心每天新台幣2350元的藥費,負擔太重,勸說換用健保給付的化療藥,結果化療造成太太的頭髮脫落,整天噁心沒胃口,實在撐不下去,又換回自費標靶藥,病中為大女兒辦訂婚。

今年中,李瑞豔的病情穩定,再次換成化療藥時,吳德明第1次聽到可以測基因找對藥,他的理解這是看體質給藥。李瑞豔再次化療,副作用比較小,精神也比較好,現在正在以符合健保條件申請健保給付標靶藥。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外科主任連允昌指出,醫師向來以經驗法則研判藥物適用對象,投藥2個月後再從腫瘤面積變化評估藥效,結果約有2成病人治療無效就往生,沒有機會再做第2線化療。

現在趨勢是根據病人的基因選擇藥物,量身訂做療程,減少錯誤嘗試,不必浪費病人的生命,病人少受罪,也減少無謂的醫療浪費。北醫附設醫院副院長、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說,這就是「智療」。

舉例來說,帶有(羊炭)酸脂解(酉每)CES2變異基因的人,使用化療藥截瘤達的療效反應比較好;帶有KRAS酵素基因的病人,使用標靶藥爾必得舒的療效會大打折扣。

北醫團隊是從科學文獻中,歸納出證據最強的基因標的,做成11個肺癌相關的藥物基因檢驗套組,以及12個大腸癌相關的基因檢驗套組,現在有10多個癌症病人自費驗基因,病人的實際受惠程度,有待時間和臨床療效來證明,目前不接受健康人檢測。990913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913/5/2cym8.html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研究:新肺癌藥治療讓某些腫瘤縮小

(法新社芝加哥5日電)

據今天公布的一項臨床實驗結果顯示,一種實驗性的新藥可以讓具有特定型式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的腫瘤縮小。

輝瑞藥廠(Pfizer)出品的crizotinib可以讓非小細胞末期肺癌(NSCLC)病人的腫瘤縮小。NSCLC具有一種酵素的特定基因變異,它會影響到癌細胞的成長

據輝瑞藥廠說,在美國,大約有1萬人罹患這種因為特定基因突變所造成的肺癌。

在參加第1階段小規模臨床實驗的82人中,90%反應是陽性,有一半的人─57%─在經過8週的治療後,腫瘤縮小。

研究人員原預期只有10%的病人會對這項治療呈現反應。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06/19/26ykv.html

肺腺癌新藥研究 初步成效佳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 1日電)

肺癌蟬聯國人10大癌症死因之首多年,肺腺癌患者快速增加,但現有標靶藥物有半數使用患者會在 6個月內惡化。國內正進行新標靶藥物研究,初步有不錯成效,提供患者新希望。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今天在記者會表示,每年約有9000多名新增肺癌個案,在各界推廣戒菸後,因抽菸罹患肺癌者個案變少,但不抽菸的肺腺癌個案增加。根據臨床發現,每10個開刀的肺癌患者,有8個是肺腺癌。

楊泮池表示,現有的標靶藥物雖然對肺腺癌有不錯治療效果,但有患者使用後會在 6個月內惡化,有半數使用 9個月後會有抗藥性產生;因此,全世界醫藥界都希望突破治療瓶頸。

正在進行的全球大規模LUX-Lung系列臨床試驗新標靶藥物計畫,楊泮池也是LUX-Lung2計畫主持人之一,在這個計畫中,台灣所收病人為全球之冠,人數達104人,希望收集完整國內資料,對國內肺腺癌患者有更大幫助

根據國外網站PharmPro的報導,這個新標靶藥物可以延緩病況惡化長達14個月,而存活期可以延長到2年

國內參與LUX-Lung2的研究成果,也將於6月4日到6月8日在美國癌症醫學會年會上發表。99060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01/5/26nxc.html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藥物相關專題介紹(癌症的分子標靶治療)

高雄榮民總醫院 藥劑部 APRIL 2008

壹、前言
臨床腫瘤學的快速進展始於1960至1970年代,當時原本難以控制的何杰金氏病 (Hodgkin
disease, HD)及生殖細胞癌,成功地以化學治療藥物治癒,之後陸陸續續發現許多癌症
對化學治療藥物具敏感性 (chemosensitive),而且亦可藉由化療控制轉移性癌症的惡化。在
1990年代晚期至2000年代初期,腫瘤科醫師可使用的新藥比起過去的三十年增加了許多,
癌症的治療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癌症整體的存活率並沒有隨著使用更多的化療藥物而
有更進一步增加,反而毒性變多,抗藥性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為了進一步改善治療成
績,發展低毒性治療,科學界與藥廠於是利用癌症分子生物學的深入了解,尋求新的藥物
作用標靶。理想的分子標靶應具備下列特點:(1) 大多數癌細胞有此標靶且大量表現 (2) 與
癌症的致病機轉相關 (3) 與癌細胞的生存功能有關 (4) 其功能對正常細胞則非必要或較少表
現 (5) 此分子標靶在腫瘤中少有變異性或突變率低 (6)不易由細胞表面脫落或分泌;自1990
年代末期起,標靶治療的新藥如雨後春筍般推出,許多藥物都有令人驚喜的療效,並且已
經上市。以下將針對腫瘤分子標靶治療區分為單株抗體、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血管新生與
其他抑制訊息傳遞路徑相關的標靶作簡略的介紹。

..更多內容

抗血管新生藥物Avastin用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治療

時間:2009-05-13 23:40:16 | 主講者: 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腫瘤內科 陳駿逸醫師
http://cancerfree.medicalmap.tw/bencandy.php?fid=103&id=1206
網路預約掛號: https://www.ptph.gov.tw/netreg/ChooseDep.asp

第4期非小細胞肺癌關於化學治療之最新臨床指引(2009 ASCO)
http://tw.myblog.yahoo.com/cancer-free/article?mid=1444&prev=-1&next=1441

標靶加化療 肺癌末期治療新選擇

更新日期:2009/03/30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不只愛滋病有雞尾酒療法,近年來,以標靶藥物合併化療組合也成為癌症治療新選擇。日前國內醫師以標靶藥物配合低劑量化療藥物治療末期肺癌患者,結果部分患者原本散佈肺葉的腫瘤,兩個月後縮小、甚至消失無蹤

標靶藥物近年幾乎成為末期或無法開刀切除的肺癌患者主流用藥。但仍有不少患者病情無法獲得控制。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戴承正指出,這次是以兩種化療藥物合併標靶藥物Sunitinib,來治療肺癌末期病患。既可阻斷腫瘤生長所需氧氣和養分,同時抑制腫瘤細胞繁殖增生

先前小規模使用在數名肺癌末期或無法切除的患者身上,結果發現,7名患者中,有2人腫瘤幾乎完全消失。3人腫瘤消失達25%以上。2位患者疾病控制。

由於治療成效明顯,也因此目前已經擴大臨床試驗規模,只要條件符合的受試者,將可免費接受治療半年。

他表示,過去有些以化學治療加上標靶藥物的研究,由於沒有調整化學治療的劑量,「患者體力不佳」,反而影響治療效果。本次的臨床試驗則是以相對低劑量的化療,將化療副作用降至最低。此外,也不會影響日後使用健保標靶藥物的資格。

戴承正指出,一開始會如此治療,其實是因為患者的要求。該名患者家人看了國外的報告後,希望能夠試試看,沒想到配合化療使用,效果卻非常明顯。

「還有患者本來整個肺葉幾乎被腫瘤塞得滿滿的,治療後,因為癌細胞消失得太快,影像上還可以看到肺部癌腫瘤消失後留下的洞!」

不過,也有胸腔內科醫師認為,抗血管新生藥物與化療藥物組合能夠提高效果的原因在於改變了癌細胞的滲透壓,讓藥物更容易進入。但國外大型試驗使用的是另一種標靶藥物,而Sunitinib目前並未用於肺癌,Sunitinib能否發揮相同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http://tw.myblog.yahoo.com/jw!AYjEpp6bBhvo087r3Q--/article?mid=332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肺癌末期不絕望 接受肺癌基因檢測找出活路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一般人總認為,只要確定罹患末期肺癌,大概只能煎熬度日,殊不知自從有了肺癌基因檢測,進而發展出量身訂製的個人化醫療後,就算已進展到癌細胞遠端轉移的第四期肺癌,患者還是可以在高品質的生活條件下,多享受8、9個月甚至數年的美好人生

30歲的美珠就是個典型例子,4年前因咳嗽不止就醫而被確診罹患第四期肺腺癌時,她根本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噩耗,整天以淚洗面。「我既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而且又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哪有可能罹患肺癌?」

儘管百般不願,美珠最後還是擦乾眼淚,重新整理心情,先接受第一線化學治療,並在結束療程後,在彰化基督教醫院肺部復原中心主任李建德醫師建議下,接受肺癌基因檢測,確定肺癌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 (EGFR)第19及第21區出現基因突變後,再接受個人化的藥物治療。

這三年多來,美珠的病情控制穩定,還可以天天到美容店上班,若她不主動提起,任誰也看不出她是癌細胞已出現遠端轉移的第四期肺癌患者。李建德說,像美珠這種肺癌控制很好的病患,已越來越多,在肺癌基因檢測及個人化醫療下,她們不僅生命獲得延長,而且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李建德表示,末期肺癌接受化學治療的反應率,約在3成左右,平均可存活一年,至於其餘7成反應率不佳的患者,存活期減半,大約只剩半年歲月。反觀經肺癌基因檢測確定EGFR第19及第21區出現基因突變,進而接受個人化藥物治療的患者,有效率則高達7成,他們可以比僅接受化學治療的患者多存活6~10個月,有些甚至多活數年之久

為了幫患者找活路,李建德和其他醫療團隊成員在確定患者罹患肺癌,且已進展到癌細胞遠端轉移的肺期末期後,就建議接受肺癌基因檢測,一旦確定EGFR第19及第21區出現基因突變,即施以個人化藥物治療,讓他們在確保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延長壽命。他強調,東、西方病人族群基因尤其是EGFR突變的比例相差頗大,國內末期肺癌患者EGFR第19及第21區出現基因的機率高達5~6成,患者千萬別輕言放棄。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28846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肺癌治療多選擇 存活率可望逐年延長

更新日期:2010/02/12 13:26 中時健康 王國強/台北報導

近年來,國內的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增加,在治療的選擇上,不論是非小細胞癌或小細胞癌,化療仍是一線治療的主軸。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暨肺癌治療團隊召集人黃俊耀醫師表示,目前肺癌的比例以非小細胞肺癌佔大多數約75%,小細胞肺癌則佔25%。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肺腺癌約佔七成,鱗狀上皮癌約二至二成五,其餘是大細胞癌。早期的非小細胞癌較有機會接受手術,通常IA到IIA的患者開完刀做追蹤即可,IIB和IIIA的患者可在術前或術後追加化學治療的療程,降低及延緩術後肺癌復發的情況,不過一但到了IIIB或第IV期等侵犯型的末期肺癌就無法開刀,必須接受化療;小細胞癌則因易遠端轉移或復發機率相當高,不易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因此仍以傳統化療為標準治療方式。

根據2002年的新英格蘭雜誌一篇有關肺癌治療的臨床研究統計,溫諾平、健擇和紫杉醇合併鉑金治療,平均存活和有效率可達30%,另一方面,在西元2005及2006年分別在歐洲和美國發表最新的合併標準藥物,除了將傳統化療與鉑金搭配外,再添加血管增生抑制劑(VEGF),平均存活可超過12.4個月,近來的許多大型全球研究更發現血管增生抑制劑(VEGF)與部份的化療藥物合併,平均存活可長達至15.3個月,不過此合併療法在台灣尚未納入健保範圍,肺癌患者仍需自費選擇使用;而去年九月開始健保局核准艾寧達合併鉑金為一線用藥,適用於肺腺癌和大細胞肺癌患者,讓非鱗狀上皮肺癌患者的治療又多了一項選擇。

黃俊耀進一步指出,傳統化療令患者排斥的原因是需接受打針治療,不但要植入人工血管,副作用也較大,在臨床上也會有一些不必要的醫療成本支出。現在口服用藥在與針劑效果相當的前提下,患者不但可免去打針的痛苦,治療上也很方便,患者的接受度相當高。目前化療的口服用藥有溫諾平,較無女性擔心的掉髮情形,但仍有部份噁心、嘔吐的副作用。標靶治療目前則有艾瑞莎和得舒緩,屬於二線健保用藥,骨髓功能受到抑制所造成的感染機率較少,較不會有血小板、白血球或血紅素不足的情況,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腹瀉、皮膚長疹子、頭皮產生毛囊炎、指甲出現甲溝炎、胸部和背部的皮膚也較會有毛囊和皮膚疹的情況。

基本上,在目前以健保給付標準、患者接受度和治療效果等各方面的情況考量下,化療仍是肺癌第一線的優先治療選擇。由於化療副作用的改善,有些患者就算接受化療,還是可以繼續上班,不僅不會影響療程,也不會讓家庭經濟受到停擺;在台北慈濟醫院方面,除了醫療團隊會提供肺癌患者及家屬非常詳細的藥物治療選擇解說和副作用的處理,此外還有肺癌臨床個案管理師、慈濟志工團隊、希望小站和心理諮詢在旁輔助,台北慈濟醫院每年新增200-250位新肺癌案例,一年存活率平均可達六至七成以上,所以呼籲肺癌患者要積極接受治療,為自己及家人爭取更多存活時間。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6,72&id=9462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降低肺癌罹患風險,未發酵綠茶卡有效

更新日期:2010/01/21 04:11

論文研究者林宜心指出,調查中的綠茶定義是指未發酵過的茶,以放3-5公克的茶葉,在250毫升的茶壺沖泡的形式進行調查。

翁瑞宏教授說,綠茶中的健康成分較有研究支持的是指茶多酚,即兒茶素,其餘像胺基酸還未有主要的健康療效研究;至於未發酵過的茶,指的是一般台灣人俗稱的「青茶」,富含的兒茶素較高,但若是半發酵的烏龍茶或全發酵過的紅茶也有兒茶素,只是因發酵過,含量較低,民眾若要泡飲,可能就要比單喝120CC綠茶的量增加。

翁瑞宏建議,民眾沖泡綠茶時,第1泡茶不要飲用,因第1泡茶可以把雜質、農藥、或對胃較不好的單寧酸沖出。 (記者蘇孟娟)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1/78/1z6b8.html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中山醫大發現 綠茶可對抗肺癌

更新日期:2010/01/20 17:46

喝綠茶好處多多,不但可對抗自由基,還可以抗癌,中山醫學大學今天發布一項獲得國際認可的研究成果,顯示綠茶不但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癌和胃癌,對於肺癌也有一定作用,因為研究發現,不喝綠茶的抽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比每天一杯綠茶的抽菸者,高出了十二倍之多。(記者蔡依婷台中報導)

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之首,抽菸更是提高了肺癌的發生率,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學生林宜心,經過六年採樣,兩年的研究,發現,大家常喝的綠茶其實不止能抑制像是前列腺、胃部惡性腫瘤,對於肺癌也有同樣的抑制效果,據統計沒喝綠茶習慣的抽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有喝綠茶習慣抽菸者的十二倍。

這項研究是經過五百多個人體實驗,交叉比對後的結果,林宜心表示,這是因為綠茶裡含的茶多酚和兒茶素,對於抑制惡性腫瘤有相當的效果,林宜心的指導教授翁瑞宏更進一步解釋,體內帶有「胰島素基因」的人,若是抽菸,容易加速肺癌的發生率,喝綠茶便能有效控制,而這項發現還是世界首例。

林宜心表示,研究的綠茶指的是現沖現泡式的綠茶,但坊間賣的包裝茶或是紅茶只要裡頭含有一定成分的茶多酚,其實也具有同樣抗癌的效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120/91/1z4y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