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對抗肺癌 我不放棄 (肺癌病友 莊璨蓮 )

親愛的癌友們:

或許你們現在正為了抗癌而奮鬥著,心理及生理都不免承受著痛苦的煎熬,甚至因為受不了折磨想放棄生命,請你們不要有這種念頭。即使罹患癌症,我們依然擁有堅強面對疾病的權利以及義務。

我是一個國中老師,一年多前發現我的肺部有一個8公分的腫瘤,在化療後,雖然腫瘤縮小、穩定,但在不到半年後,因為夜晚常常頻尿,才發現原來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右邊卵巢,有11公分之大。我絕對有憤怒以及怨恨的權利,認為老天爺為什麼要給我這樣的病,但是我選擇了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讓我的人生有了正面的轉變。

樂觀面對治療 與醫師一起對抗腫瘤
我很感謝我的醫師以及照顧我的護士,陪伴我與腫瘤的這場戰爭。在這個過程中,我發覺好好配合醫師的建議、以及勇敢面對治療的重要性。我不放棄治療、所以治療也沒有放棄我。只要是醫師建議我的治療方式,我都願意去嘗試,所以才會有機會使用到對於我有幫助的藥。

我已經嘗試了很多種組合的化療,從歐洲紫杉醇、太平洋紫杉醇和放射線療法之後,前一陣子醫師告訴我有新的一種口服標靶療法,得舒緩剛剛經健保通過,在麟狀細胞癌也可以給付使用。原本我的淋巴結都已經被癌細胞包覆,在使用得舒緩後,已經好多了。

設定生命的目標 轉換心境 努力抗癌
以前的我並不快樂,常有許多煩惱,一件不愉快的回憶,可以擺在我心頭超過10年。可是現在我的心境改變了,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天,看開許多事情、不那麼計較。即使在我生病休養的期間,我很驕傲我有一群可愛貼心的學生們,他們變得很貼心,來醫院看我、幫我加油打氣、陪我過節,讓我越發堅強。我也不斷的自我信心喊話,常常想著有一天我一定可以重回學校崗位,陪我愛的學生一起在課業上奮鬥。

設定目標後,讓我撐過了許多的挫折、治療的痛苦。現在的我已經重返學校,我將我罹病、治療的點點滴滴與我的學生們分享,勉勵他們即使遭遇困難、甚至他們的家人也罹患疾病時,要記住老師是這樣努力的活著。

崩潰不可以是唯一的情緒
我曾經想過,我既不抽菸,家族也沒癌症病史,為什麼會是我?其實在無助時,最容易的方式應該就是情緒崩潰。但是對我來說,我實在不忍心這樣對待我的家人,我還沒有機會孝順爸媽,他們把我養到30幾歲了,還得照顧我,我實在不忍心。

在此,真的要謝謝我的父親,從我確認診斷開始,我的父親承受了許多不為人知的壓力,回家休養的那段日子,每天陪著我去運動,還常常逗我開心說:癌症病患都會變瘦,我看你都沒有,又這麼有精力,所以不會有問題的啦!除了照顧我之外,他還要照顧母親,因為母親對於我罹病總是很傷悲,卻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現出難過的樣子,安撫她情緒的工作就會落在我父親身上。

我相信罹癌對旁人並不好受,家人所受的痛苦不會比我少,但是他們必須隱瞞自己的悲傷,用笑臉來面對我,因此,我選擇以堅強、微笑來面對他們,不要造成我家人的痛苦或未來任何的遺憾。

生病對我來說不是個損失而是個新的轉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更多人的幫助,鼓舞癌症患者,要以樂觀開朗的心去面對自己罹癌的事實,不要只是抱著怨恨的心情,只要心靈越強壯,身體就會越強壯 。

靈活療程順序 突破肺癌治療瓶頸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肺癌的惡性,讓許多患者聞癌色變;或極端的只依賴單一治療,當療效失敗則全盤否定治療,讓醫師失去與病人並肩作戰的機會;
腫瘤科醫師指出,肺癌的治療目標應是永不放棄,不能全部仰賴標靶治療,臨床顯示,依患者個人狀況評估,靈活療程順序,掌控
化療副作用,適時運用標靶療法,才能突破治療瓶頸。

今年75歲的劉老先生,五年前診斷出罹患肺癌末期,接受醫師評估後,先服用標靶藥物Erlotinib同時合併化療縮小腫瘤,最後以手
術開刀取出腫瘤,五年來身體復原良好;另一位68歲的張先生,在第一線使用化療docetaxel無效後,改換其他化療獲得控制,當疾
病再度惡化時,回頭使用docetaxel卻有良好反應。

林口長庚胸腔內科系肺腫瘤科主任、肺癌團隊召集人余志騰醫師指出,不同的療程順序能帶給病患不同的反應,醫師需獨立思考對每
一個病患最有臨床助益的療效嘗試,甚至到最後一刻,藉由轉換療法、回頭嘗試過去失效的療法,都還有機會能緩解惡化、甚至延長
病患的無病存活期。

余志騰表示,醫病間的信任是治療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要建立信任感,病患的心理反應、對藥物的耐受性等也應納入考量;此外,患
者在積極配合醫師安排的所有療程時,不要對任何藥物有過高期待、也別因療法的失敗而放棄,從日常生活以及作息改變將身體調整
成最佳狀態抗癌,醫病雙方才能在抗癌路中堅持下去。

肺癌標靶治療的治療選擇

肺癌標靶治療的治療選擇 ( 研究發現,在台灣的肺癌患者,標靶藥物對於女性、不抽菸、肺腺癌的患者,有六成以上的反應率 )
肺癌的治療,從過去僅有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支持性療法,到越來越多元的治療選擇,讓醫師有更多的武器可以抗癌。標靶治療的出現,讓肺癌進入了個人化的時代。醫師可以根據病人的期別、身體狀況等等規劃符合量身訂製的療程。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醫學教育部副院長曹昌堯教授的病患中,有一名女性、肺腺癌的患者令他印象深刻,那位病患曾經虛弱到連步行一小段距離的能力都沒有,考量到她身體狀況可能無法承受化療,曹昌堯醫師建議她自費使用標靶藥物得舒緩,三個月後不僅腫瘤縮小了90%,還可以騎腳踏車到市場買菜。曹醫師表示,標靶治療能直接針對癌細胞的特定接受器進行阻斷,造成癌細胞停止分裂與生長;與化學治療攻擊癌細胞的原理不同,針對有反應的患者,能增加存活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對於許多癌症的患者來說,無異是一個嶄新的希望。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有反應」的患者呢?因為所有的治療,絕非萬能,標靶治療也是。從一些大型的臨床試驗來看,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對於標靶治療有較好的反應率。越來越多的臨床經驗也讓醫師知道如何在用藥前,評估預測標靶藥物對患者有效的機率有多少。也就是說,肺癌的標靶治療,已進入了預測因子的時代。

性別、吸菸史、腫瘤類型預測用藥效果
何謂「預測因子」?性別、吸菸史和腫瘤類型是肺癌標靶藥物的三大預測因子,研究發現,在台灣的肺癌患者,標靶藥物對於女性、不抽菸、肺腺癌的患者,有六成以上的反應率。目前肺癌標靶治療藥物「得舒緩」以及「艾瑞莎」,針對上述的患者族群,醫師的臨床經驗都不錯。然而,除了上述預測因子以外的病患,如男性、抽菸或曾經抽菸、非肺腺癌的患者,也不是全然絕望,從臨床試驗中、或是醫師的經驗發現,還是有部分這類患者使用標靶藥物(如:得舒緩)可以得到有效治療。

選擇有效的藥先用
對於標靶治療有效的患者,通常在二周即可看到症狀改善,例如原本咳嗽、呼吸困難、轉移造成的身體疼痛,都會立即獲得改善,而且腫瘤明顯縮小。這麼重大的進步,讓許多患者及家屬充滿希望。曹昌堯醫師指出,依照目前健保局給付條件,艾瑞莎可用在肺腺癌做為二線治療藥物,得舒緩則是使用在非小細胞肺癌(即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為三線用藥。若符合「預測因子」及在權衡自身的經濟狀況、年齡和身體健康狀況之下,可考慮提前自費使用。

如果使用標靶藥物二個月後腫瘤還是沒有變化,就表示治療無效,可以改搭配化療或換藥,某些臨床報告顯示,使用艾瑞莎無效的患者,再使用得舒緩仍有部分患者有效。不論是化療或標靶藥物,都必須定期做療效評估,建議每個月照一張X光,二個月照一次電腦斷層,來追蹤治療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