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09/11/30 18:58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一般人聽過紅麴能夠養生,但現在學界證實,紅麴其實還有抑制癌細胞的功效,台大生化所用山藥發酵製作紅麴結果發現,餵食紅麴的老鼠6星期後癌細胞少了20%,這項大發現已經引起國際重視。
一顆顆橘紅色的紅麴山藥看起來跟一般紅麴米沒兩樣,卻有治療癌症的功效,能夠延緩肺癌細胞擴散,台大生化學研究所長潘子明指出,「我們把老鼠故意把肺癌細胞打進去,不管是經過化學治療、放射性治療,同時讓牠吃紅麴山藥,結果發覺牠的癌細胞變小了。」
究竟紅麴有多神奇?健康的肺部上面應該是空泡狀,不過,得了肺癌,肺佈滿癌細胞整個變紅,吃了紅麴後,肺部又恢復空泡狀,潘子明表示,「(紅麴山藥)換算成膠囊,一個人一天吃兩顆膠囊,這樣如果吃六個禮拜,我們可以發覺故意打進去的肺癌細胞,可以縮小到幾乎是差不多20%左右。」
台大生化學研究所花了幾十年研究紅麴,終於領先全球有了大發現,找出抑制肺癌的輔助治療法,還生產保健食品,至於一般市售紅麴都是用米培養出來的菌,只能降低膽固醇並不能治肺癌,食用山藥紅麴保健食品還得搭配醫師化療,才能有效抑制癌細胞。(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楊淑芃、陳延蔚)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更年期婦女荷爾蒙補充療法(HRT)會影響肺癌患者病情
更年期婦女是否需要採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來改善不適症狀,一直存在爭議。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婦女補充荷爾蒙不僅可能增加罹患乳癌、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如果罹患肺癌,死亡機率上升近一倍;這種不利影響在罹患女性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者身上最明顯。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甘提博士指出,這項研究對於醫學界是否要繼續採行HRT是非常嚴峻的質疑。
這項研究的初步結果曾在今年五月底發表,最終報告十九日刊登於最新一期英國《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主導「婦女健康計畫」,在一九九一年開始讓年齡五十歲至七十九歲的一萬六千六百餘名停經後女性服用合併雌激素與黃體素的藥物或安慰劑,以驗證HRT是否可緩解更年期症狀並降低罹患心臟病與中風機率,但在約五年半後,發現這種療法伴隨的風險大於任何潛在好處,便提前終止這項試驗。
婦女健康計畫和後續的多項研究發現,HRT改善停經婦女生活品質的功效令人質疑,也無法預防心臟和中風,而統計數據顯示,這種療法會小幅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和乳癌的風險。
婦女健康計畫初步的研究結果也指出,HRT可能會影響肺癌患者病情。最近的實驗室研究更顯示,人體肺部組織有雌激素受體,採用HRT會刺激肺部腫瘤細胞加速生長。
為了進一步探索兩者的關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海港醫學中心「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柯勒波斯基博士率領研究團隊,繼續追蹤研究參與這項計畫的婦女兩年半時間。
經過八年,他們發現採用HRT的婦女有一百零九人罹患肺癌,比安慰劑組的八十五人多出二三%,其中HRT組死於肺癌的人數(七十三人)比起安慰劑組(四十人)高出七一%,而HRT組死於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的婦女有六十二人,安慰組則有卅一人。
柯勒波斯基的研究發現,HRT雖不會引發肺癌,但會加速現有的腫瘤生長,使腫瘤細胞更具侵略性,更容易轉移。
柯勒波斯基表示,抽菸女性對這項發現要特別注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1/4/1rhek.html
http://dietatoz.blogspot.com/2009_09_01_archive.html
這項研究的初步結果曾在今年五月底發表,最終報告十九日刊登於最新一期英國《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主導「婦女健康計畫」,在一九九一年開始讓年齡五十歲至七十九歲的一萬六千六百餘名停經後女性服用合併雌激素與黃體素的藥物或安慰劑,以驗證HRT是否可緩解更年期症狀並降低罹患心臟病與中風機率,但在約五年半後,發現這種療法伴隨的風險大於任何潛在好處,便提前終止這項試驗。
婦女健康計畫和後續的多項研究發現,HRT改善停經婦女生活品質的功效令人質疑,也無法預防心臟和中風,而統計數據顯示,這種療法會小幅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和乳癌的風險。
婦女健康計畫初步的研究結果也指出,HRT可能會影響肺癌患者病情。最近的實驗室研究更顯示,人體肺部組織有雌激素受體,採用HRT會刺激肺部腫瘤細胞加速生長。
為了進一步探索兩者的關連,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海港醫學中心「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柯勒波斯基博士率領研究團隊,繼續追蹤研究參與這項計畫的婦女兩年半時間。
經過八年,他們發現採用HRT的婦女有一百零九人罹患肺癌,比安慰劑組的八十五人多出二三%,其中HRT組死於肺癌的人數(七十三人)比起安慰劑組(四十人)高出七一%,而HRT組死於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的婦女有六十二人,安慰組則有卅一人。
柯勒波斯基的研究發現,HRT雖不會引發肺癌,但會加速現有的腫瘤生長,使腫瘤細胞更具侵略性,更容易轉移。
柯勒波斯基表示,抽菸女性對這項發現要特別注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921/4/1rhek.html
http://dietatoz.blogspot.com/2009_09_01_archive.html
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最新肺腺癌用藥資訊( 吉菲特尼(gefitinib) )
2008-03-15 18:03:43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林口長庚醫院延續前年底發現肺癌標靶治療藥物吉菲特尼(gefitinib)對國人特別有療效的重要研究,
臺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和長庚醫院對該藥之臨床使用經驗皆發現此藥物對肺腺癌患者有高達五成以上的反應率,高於化學治療許多。
對於該藥有療效的病患而言,不只可延長壽命,還可以省去化療容易出現的掉髮以及嘔吐等副作用,有助於改善病患生活品質。
如果病人尚未接受過化學治療(以「吉菲特尼」為第一線的抗肺癌藥品),一旦對「吉菲特尼」產生抗藥性,還有可能改為接受傳統化學治療,繼續延長病人之存活期。
標靶治療藥物由於能鎖定癌細胞,沒有傳統化療好壞細胞「通殺」的副作用,近年來已是癌症治療的新希望。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針對口服抗癌新藥「吉菲特尼」進行國內臨床試驗發現,對五成肺腺癌患者有療效,平均可延長壽命達一年。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活化酵素抑制劑「吉菲特尼(gefitinib)」,是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藥中最成功的例子,副作用小,但只對一部份肺癌病人特別有效,在白種人約占百分之十,日本則超過百分之三十。
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六千八百名病人,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五是肺腺癌患者。
為了找出吉菲特尼對台灣病人的治療效果,國衛院最近對六十五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投藥研究。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黃秀芬今天表示,結果顯示,吉菲特尼對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有高達五成的高反應率,腫瘤可縮小一半,並平均延長壽命達一年。但對鱗狀細胞癌患者則沒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也發現,肺腺癌患者約有一半比率,都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這類患者接受吉菲特尼治療時,高達九成都有效;沒有突變者,治療效果則大打折扣,僅有一成有效。
黃秀芬指出,儘管如此,但檢驗基因有無突變,需耗時兩週以上,一來一往間,容易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因此建議病患,不管基因突變與否,還是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為先,且不管是直接服藥或化療後再服藥,都一樣有效。
不過目前健保沒有全面給付,必須要是化療無效的病患才能使用吉菲特尼。
黃秀芬說,每天一顆、一個月高達新台幣六、七萬元的藥費,並非每個患者都能負擔得起,
因此有不少病人,可能二、三天才吃一顆,或是中途停藥,讓腫瘤又再長回來。
黃秀芬說,有些肺癌未期病人根本撐不過化療無效,因此呼籲健保局應該考慮放寬給付標準,至少將吉菲特尼提前至第二線用藥,爭取治療的先機。
參考資料
http://www.tw16.net/boardData.asp?bNo=443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林口長庚醫院延續前年底發現肺癌標靶治療藥物吉菲特尼(gefitinib)對國人特別有療效的重要研究,
臺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和長庚醫院對該藥之臨床使用經驗皆發現此藥物對肺腺癌患者有高達五成以上的反應率,高於化學治療許多。
對於該藥有療效的病患而言,不只可延長壽命,還可以省去化療容易出現的掉髮以及嘔吐等副作用,有助於改善病患生活品質。
如果病人尚未接受過化學治療(以「吉菲特尼」為第一線的抗肺癌藥品),一旦對「吉菲特尼」產生抗藥性,還有可能改為接受傳統化學治療,繼續延長病人之存活期。
標靶治療藥物由於能鎖定癌細胞,沒有傳統化療好壞細胞「通殺」的副作用,近年來已是癌症治療的新希望。
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針對口服抗癌新藥「吉菲特尼」進行國內臨床試驗發現,對五成肺腺癌患者有療效,平均可延長壽命達一年。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胺酸活化酵素抑制劑「吉菲特尼(gefitinib)」,是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新藥中最成功的例子,副作用小,但只對一部份肺癌病人特別有效,在白種人約占百分之十,日本則超過百分之三十。
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及大細胞癌,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六千八百名病人,其中有百分之六十五是肺腺癌患者。
為了找出吉菲特尼對台灣病人的治療效果,國衛院最近對六十五名非小細胞肺癌病人,進行投藥研究。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組副研究員黃秀芬今天表示,結果顯示,吉菲特尼對肺腺癌患者的治療,有高達五成的高反應率,腫瘤可縮小一半,並平均延長壽命達一年。但對鱗狀細胞癌患者則沒有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也發現,肺腺癌患者約有一半比率,都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這類患者接受吉菲特尼治療時,高達九成都有效;沒有突變者,治療效果則大打折扣,僅有一成有效。
黃秀芬指出,儘管如此,但檢驗基因有無突變,需耗時兩週以上,一來一往間,容易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
因此建議病患,不管基因突變與否,還是接受口服藥物治療為先,且不管是直接服藥或化療後再服藥,都一樣有效。
不過目前健保沒有全面給付,必須要是化療無效的病患才能使用吉菲特尼。
黃秀芬說,每天一顆、一個月高達新台幣六、七萬元的藥費,並非每個患者都能負擔得起,
因此有不少病人,可能二、三天才吃一顆,或是中途停藥,讓腫瘤又再長回來。
黃秀芬說,有些肺癌未期病人根本撐不過化療無效,因此呼籲健保局應該考慮放寬給付標準,至少將吉菲特尼提前至第二線用藥,爭取治療的先機。
參考資料
http://www.tw16.net/boardData.asp?bNo=443
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正中靶心/時間有限藥物昂貴 抗癌別走冤枉路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強調,癌症治療等於跟時間賽跑,也要顧及病人經濟負擔,不論是健保給付或個人支出,金錢都要花在刀口上。因此若能先從基因檢測確定是否有基因變異,作為藥物治療的取捨,才不致於多走許多冤枉路。
不過,肺癌基因檢測,健保尚未納入給付,有些醫院自行吸收其成本,有些醫院則要求病患自費,價格從7千到1萬2千元不等。
健保局指出,樂見愈來愈多實證醫學支持某些藥物療效,能先確立基因是否突變,才能發揮藥物最大效益。
【2009/11/22 元氣周報】
不過,肺癌基因檢測,健保尚未納入給付,有些醫院自行吸收其成本,有些醫院則要求病患自費,價格從7千到1萬2千元不等。
健保局指出,樂見愈來愈多實證醫學支持某些藥物療效,能先確立基因是否突變,才能發揮藥物最大效益。
【2009/11/22 元氣周報】
肺腺癌治療曙光/基因檢測 提升抗癌效益
許多人談癌色變,但隨著各種癌症基因被破解,加上新型藥(例如標靶藥物)陸續開發出來,專家認為,未來癌症治療的新趨勢,將是依據病人的基因型態,再選擇投藥標的,既可以對症下藥,也能提高治療效率,又能減輕病人痛苦。
=====個人化治療 開希望之窗=====
這種替病人量身訂做的「個人化治療」時代,已經從醫界治療肺腺癌的實證醫學獲得印證。
也就是說,當病人確診罹患肺癌後,醫師通常會依細胞學的型態,建議患者接受基因檢測,以便進一步確認腫瘤組織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有無出現基因變異,再決定使用何種治療能讓患者獲益。
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余忠仁指出,治療肺癌的方法不外手術、放射治療與藥物治療,特別是後者,隨著許多新型藥物問世,為癌症治療打開更多的希望之窗。
余忠仁說,隨著醫學研究與臨床知識的進展,醫界掌握更多肺癌相關基因資訊,不只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還包括許多藥物代謝基因,這些都有助於臨床用藥的判斷。
=====先篩檢基因 再選擇治療=====
因此,未來在肺癌的治療上將朝向先做基因篩檢,再決定治療方針與治療藥物。
過去病人往往因害怕副作用,或忍受不了痛苦,對化療總是退避三舍,甚至轉而求助非正統療法,各種藥物相繼開發之後,確實可提高病人選擇藥物治療的動機。
=====基因突變者 對藥物反應佳=====
就上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來說,過去醫界曾設定它和化療併用,希望提升化療的有效率,但初期臨床研究卻發現合併治療沒有幫助,因此,這類藥物初問市時,其角色被定為後線輔助治療的角色。
直到2008年最新研究才證實,對於肺腺癌患者,若有基因突變者,早期使用此種藥物,可明顯提高藥物對疾病的反應率,遠較傳統化療三、四成的反應率好得許多。
=====不菸卻罹癌 疑基因在作怪=====
余忠仁說,吸菸固然是導致肺癌禍首,但國內不乏出現不吸菸卻得肺癌的病人,特別是許多女性並沒有抽菸習慣卻仍被檢出肺癌,顯然其罹癌的機制可能與先天帶有特殊的基因變異有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也表示,從癌症病理學發現,大多數菸槍罹患的肺癌多屬於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至於非吸菸族群的肺癌病人,則多半屬於肺腺癌,這類患者約占台灣肺癌病人5、6成以上。
====EGFR找靶心 有助療法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愈來愈多的跨國研究都已證實,在這些肺腺癌病人的體內,可發現約有30%至35%的患者,帶有EGFR的基因變異,特別是在第19或21區出現變異點,則投與某些特定藥物的反應率可達6~8成;如果是第18或20區出現變異點,此類藥物療效就相對下滑;至於未找出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患者應該選擇化學治療。
因此,目前許多醫學中心在病人確診為肺腺癌後,先進行EGFR的突變基因檢測,在確定找到靶心之後,再建議病人使用適合個人的療法。
【2009/11/22 元氣周報】
=====個人化治療 開希望之窗=====
這種替病人量身訂做的「個人化治療」時代,已經從醫界治療肺腺癌的實證醫學獲得印證。
也就是說,當病人確診罹患肺癌後,醫師通常會依細胞學的型態,建議患者接受基因檢測,以便進一步確認腫瘤組織的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有無出現基因變異,再決定使用何種治療能讓患者獲益。
台大醫院內科部胸腔科主任余忠仁指出,治療肺癌的方法不外手術、放射治療與藥物治療,特別是後者,隨著許多新型藥物問世,為癌症治療打開更多的希望之窗。
余忠仁說,隨著醫學研究與臨床知識的進展,醫界掌握更多肺癌相關基因資訊,不只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還包括許多藥物代謝基因,這些都有助於臨床用藥的判斷。
=====先篩檢基因 再選擇治療=====
因此,未來在肺癌的治療上將朝向先做基因篩檢,再決定治療方針與治療藥物。
過去病人往往因害怕副作用,或忍受不了痛苦,對化療總是退避三舍,甚至轉而求助非正統療法,各種藥物相繼開發之後,確實可提高病人選擇藥物治療的動機。
=====基因突變者 對藥物反應佳=====
就上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來說,過去醫界曾設定它和化療併用,希望提升化療的有效率,但初期臨床研究卻發現合併治療沒有幫助,因此,這類藥物初問市時,其角色被定為後線輔助治療的角色。
直到2008年最新研究才證實,對於肺腺癌患者,若有基因突變者,早期使用此種藥物,可明顯提高藥物對疾病的反應率,遠較傳統化療三、四成的反應率好得許多。
=====不菸卻罹癌 疑基因在作怪=====
余忠仁說,吸菸固然是導致肺癌禍首,但國內不乏出現不吸菸卻得肺癌的病人,特別是許多女性並沒有抽菸習慣卻仍被檢出肺癌,顯然其罹癌的機制可能與先天帶有特殊的基因變異有關。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仲峰也表示,從癌症病理學發現,大多數菸槍罹患的肺癌多屬於鱗狀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至於非吸菸族群的肺癌病人,則多半屬於肺腺癌,這類患者約占台灣肺癌病人5、6成以上。
====EGFR找靶心 有助療法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愈來愈多的跨國研究都已證實,在這些肺腺癌病人的體內,可發現約有30%至35%的患者,帶有EGFR的基因變異,特別是在第19或21區出現變異點,則投與某些特定藥物的反應率可達6~8成;如果是第18或20區出現變異點,此類藥物療效就相對下滑;至於未找出基因變異的肺癌病人,患者應該選擇化學治療。
因此,目前許多醫學中心在病人確診為肺腺癌後,先進行EGFR的突變基因檢測,在確定找到靶心之後,再建議病人使用適合個人的療法。
【2009/11/22 元氣周報】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肺癌基因檢測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醫師,我到底要不要做肺癌的基因檢測?」自從不少名人罹患肺癌的消息曝光後,引起國人高度重視,越來越多懷疑自己可能也出現問題的民眾紛紛就醫,一再問醫師自己是否應及早接受篩檢,緊張之情,溢於言表。
非小細胞肺癌 分三大類
面對這些神情緊張的就診民眾,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育民總是先安撫他們的情緒,再詳細解釋,並建議他們在確定診斷罹患非小細胞肺癌後,才接受進一步的基因檢測。
他解釋,非小細胞肺癌可分肺腺癌、麟狀上皮癌及大細胞肺癌三大類,唯有出現基因突變,標靶治療才有效,否則即應循傳統的治療方式,接受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外科手術。根據統計,罹患非小細胞肺癌的白種人中,只有一成左右會出現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基因突變,反觀不吸菸的東方女性一旦罹患這種癌症,其基因突變率即明顯上揚,這些患者在確定罹癌後,最好接受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 檢查有無突變
基因檢測標本主要由病理診斷之切片分析,組織切片之取得胸腔內外科及放射線科醫師都可操作。胸腔內科醫師可透過氣管鏡或超音波定位取得組織切片;胸腔外科醫師可經由胸腔鏡手術切除或進行切片檢查,也可透過縱膈腔鏡進行淋巴腺摘取術,順便做檢查;至於放射線科醫師則通常在電腦斷層定位下,進行切片檢查。
基因檢測主要是進行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第18至21區的基因定序,檢查有無基因突變。一般說來,第19區及21區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好,其中又以第19 區有基因突變者的療效最佳;反觀第18及20區出現基因突變者的標靶療效則較差。
基因突變 影響標靶治療
陳育民統計發現,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第19區出現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在接受標靶藥物的治療後,80~85%的腫瘤會縮小;第21區出現基因突變者,標靶藥物的有效率降為65%;第18區出現基因突變者的有效率降為55~60%;至於第20區出現基因突變者,則再降至30~40%。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基因突變 會致肺癌
「突變決定肺癌的一切!」台大醫學院院長、國際知名肺癌專家楊泮池強調,國人和西方人種罹患肺癌的特性不一樣,只要及早檢驗確定上皮細胞受體基因出現突變,及早施以標靶藥物治療,肺癌患者可獲得不錯的預後,生活品質也可明顯提升。
肺癌5、6年前一舉超越肝癌,躍居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後,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最鉅的惡性腫瘤。楊泮池今早以「台灣肺癌的轉譯研究」在新光醫院17周年院慶發表專題演講,深入解析肺癌對國人健康的危害。
楊泮池說,肺癌之所以可怕,在於治療效果不好,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到15%,就算是第1期且接受開刀治療的早期患者,5年內仍有高達3成會出現癌細胞轉移,令人防不勝防。
他曾碰到一名女性患者,平常沒有不適症狀,健康檢查卻發現一顆直徑2公分的肺癌腫塊,且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骼。另一名患者沒有吸菸習慣,被檢查出第1期肺腺癌後,雖立即開刀切除腫瘤組織,術後7個月還是出現癌細胞轉移,1年後即死亡。
楊泮池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直系親屬若有1人罹患肺癌,其他人罹患肺癌的機率是0.7%,如果有2名直系親屬罹患肺癌,則大幅增加到3.7%,可見肺癌確有家族傾向。經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白人肺癌患者的癌細胞轉移和預後,通常和致癌基因突變有關,我國肺癌患者則和上皮細胞受體基因突變密不可分。
正因如此,只要能及早檢驗確認癌細胞有上皮細胞受體基因突變,並施以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通常不錯,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明顯提升;如果沒有上皮細胞受體基因突變,就算施以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也不好。
他建議國人不妨到醫院接受篩檢,若確定是肺癌的高危險群,再接受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及早找出肺癌病灶,及早接受標靶治療或一般化學治療。
新光醫院引進國內第一部低劑量256切電腦斷層攝影以來,從2471名健檢者中篩檢出64名疑似肺癌病患,最後確定19名罹患肺癌,其中只有一人有吸菸習慣。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表示,可見不吸菸也有可能罹患肺癌,國人絕不能掉以輕心。
【2009/10/07 聯合晚報】
「醫師,我到底要不要做肺癌的基因檢測?」自從不少名人罹患肺癌的消息曝光後,引起國人高度重視,越來越多懷疑自己可能也出現問題的民眾紛紛就醫,一再問醫師自己是否應及早接受篩檢,緊張之情,溢於言表。
非小細胞肺癌 分三大類
面對這些神情緊張的就診民眾,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腫瘤科主治醫師陳育民總是先安撫他們的情緒,再詳細解釋,並建議他們在確定診斷罹患非小細胞肺癌後,才接受進一步的基因檢測。
他解釋,非小細胞肺癌可分肺腺癌、麟狀上皮癌及大細胞肺癌三大類,唯有出現基因突變,標靶治療才有效,否則即應循傳統的治療方式,接受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外科手術。根據統計,罹患非小細胞肺癌的白種人中,只有一成左右會出現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基因突變,反觀不吸菸的東方女性一旦罹患這種癌症,其基因突變率即明顯上揚,這些患者在確定罹癌後,最好接受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 檢查有無突變
基因檢測標本主要由病理診斷之切片分析,組織切片之取得胸腔內外科及放射線科醫師都可操作。胸腔內科醫師可透過氣管鏡或超音波定位取得組織切片;胸腔外科醫師可經由胸腔鏡手術切除或進行切片檢查,也可透過縱膈腔鏡進行淋巴腺摘取術,順便做檢查;至於放射線科醫師則通常在電腦斷層定位下,進行切片檢查。
基因檢測主要是進行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第18至21區的基因定序,檢查有無基因突變。一般說來,第19區及21區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好,其中又以第19 區有基因突變者的療效最佳;反觀第18及20區出現基因突變者的標靶療效則較差。
基因突變 影響標靶治療
陳育民統計發現,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器第19區出現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在接受標靶藥物的治療後,80~85%的腫瘤會縮小;第21區出現基因突變者,標靶藥物的有效率降為65%;第18區出現基因突變者的有效率降為55~60%;至於第20區出現基因突變者,則再降至30~40%。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基因突變 會致肺癌
「突變決定肺癌的一切!」台大醫學院院長、國際知名肺癌專家楊泮池強調,國人和西方人種罹患肺癌的特性不一樣,只要及早檢驗確定上皮細胞受體基因出現突變,及早施以標靶藥物治療,肺癌患者可獲得不錯的預後,生活品質也可明顯提升。
肺癌5、6年前一舉超越肝癌,躍居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後,已成為威脅國人健康最鉅的惡性腫瘤。楊泮池今早以「台灣肺癌的轉譯研究」在新光醫院17周年院慶發表專題演講,深入解析肺癌對國人健康的危害。
楊泮池說,肺癌之所以可怕,在於治療效果不好,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到15%,就算是第1期且接受開刀治療的早期患者,5年內仍有高達3成會出現癌細胞轉移,令人防不勝防。
他曾碰到一名女性患者,平常沒有不適症狀,健康檢查卻發現一顆直徑2公分的肺癌腫塊,且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骼。另一名患者沒有吸菸習慣,被檢查出第1期肺腺癌後,雖立即開刀切除腫瘤組織,術後7個月還是出現癌細胞轉移,1年後即死亡。
楊泮池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直系親屬若有1人罹患肺癌,其他人罹患肺癌的機率是0.7%,如果有2名直系親屬罹患肺癌,則大幅增加到3.7%,可見肺癌確有家族傾向。經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白人肺癌患者的癌細胞轉移和預後,通常和致癌基因突變有關,我國肺癌患者則和上皮細胞受體基因突變密不可分。
正因如此,只要能及早檢驗確認癌細胞有上皮細胞受體基因突變,並施以標靶藥物的治療,效果通常不錯,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明顯提升;如果沒有上皮細胞受體基因突變,就算施以標靶藥物治療,效果也不好。
他建議國人不妨到醫院接受篩檢,若確定是肺癌的高危險群,再接受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攝影檢查,及早找出肺癌病灶,及早接受標靶治療或一般化學治療。
新光醫院引進國內第一部低劑量256切電腦斷層攝影以來,從2471名健檢者中篩檢出64名疑似肺癌病患,最後確定19名罹患肺癌,其中只有一人有吸菸習慣。新光集團董事長吳東進表示,可見不吸菸也有可能罹患肺癌,國人絕不能掉以輕心。
【2009/10/07 聯合晚報】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如何提高身體機能預防肺癌
====致因篇====
引起肺癌的宜接病因,至今尚未十分確定,但專家研究分析指出,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內在因素,但有些人雖然有遺傳基因,卻未罹患肺癌,而有些人沒有這種遺傳基因,卻罹患肺癌,其差別可能來自外在因素,亦即經常接觸下列致癌因素的人,比較容易患肺癌--
l 抽菸 抽菸為肺癌的頭號禍首,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至13倍,愈年輕開始抽菸、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罹患肺癌的危機愈大。此外,吸二手菸也難逃肺癌的威脅,據統計,吸菸會使配偶、家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度提高30%以上。
l 空氣污染 台灣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區聚集在高雄、台北、基隆等都會區,這與都會地區受到工業、交通等因素影響,使空氣嚴重污染有關。
l 烹調時的油煙污染 中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其產生的致癌煙霧,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l 因職業關係長期接觸致癌物 如果長期在含石棉、石油、瀝青、煤焦油、鉻、鎳、鈹、砷、氯乙稀、亞硝酸鹽、苯胺染料、放射線、鈾等高濃度致癌源的環境下工作,非常容易誘發肺癌。此外,某些建材也可能具有致癌源,例如有些花岡石會發出高於安全數值的氡氣,而氡氣也是一種容易引發癌症的氣體。
l 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 偏好高脂肪食物的人,其罹患肺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1倍。
l 某些疾病引起 曾患有肺部疾病者,如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矽肺、肺部外傷等,或缺乏維生素A、機體免疫機能不足、內分泌失調、黃麴毒素、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誘發肺癌。
====症狀篇====
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發現良機,其實肺癌也是有蜘絲馬跡可尋的,平日即應多留意身體變化。
主要徵兆
l 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主要症狀,早期多為偶發、乾咳或刺激性嗆咳,通常咳不出痰或僅少量白色痰液。
l 痰中帶血 由於腫瘤的血管脆弱或癌細胞侵犯血管而引起咯血;血塊小,量不多,血色呈鮮紅或暗紅,常反覆出現。
l 胸部悶痛 胸部出現悶痛及壓迫感且反覆發作,早期痛點不固定較能忍受,待嚴重時,胸痛位置固定,且轉為持續性,刺痛加劇。
l 呼吸困難 中晚期,由於呼吸道受阻將導致呼吸困難,有些在早期也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喘嗚聲。
l 不明原因發燒 出現感染性的發燒,易反覆發作,體溫不高,一般約38度C,但和感冒發燒的感覺有極大不同。
l 聲音嘶啞 專家新發現,肺癌因癌細胞侵犯或壓迫聲帶可引起聲音嘶啞,有時可能完全失聲,但感覺與感冒、咽喉炎等發生的聲音嘶啞不同。
此外,肺癌也會引起全身症,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酸痛、皮膚神經肌肉異常、肌無力症候群、手指和腳趾末端肥大、男性乳房肥大、睪丸萎縮、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
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其它呼吸器官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症狀,因此容易與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混淆,而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胸膜炎、心臟病、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症狀也和肺癌相近。許多病人就醫時,常在其它病科打轉,最後方知是肺癌。醫師強調,肺癌的症狀變化無常,若有症狀應速就醫診斷,千萬別大意。
====預防篇====
如何避開肺癌的致癌因素
l 戒煙;愈早愈好,尤其是青少年、孕婦及肺癌高危險群的人更不宜抽菸。
l 避免在空氣污染下生活;如果條件許可,儘量選擇空氣清新的地區生活或工作。若長期處於工業區或都會區的人,則應安裝除塵設備和空氣清淨機等,以過濾污染物。此外,應常用吸塵器清除家中灰塵。
l 拒吸二手菸;家庭、辦公室等小環境中應推動戒菸,至於公共場所,更應儘可能勸導全面禁菸。
l 廚房內的抽油煙設備,要定期清理。
l 家中點香(如神香、蚊香)也經醫學證實是誘發肺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點香時,要讓室內空氣流暢,且勿在睡覺時燃點。
瞭解肺癌的徵兆,一旦感覺異樣應立刻就醫診治。
=====如何提高身體機能預防肺癌=====
l 多吃新鮮蔬果,可以清除肺裡的致癌物,預防癌症發生,並且可快速修補受損的肺部組織,抑制癌細胞生長,延長病人的生命。防癌的食物有深綠色的葉菜類蔬菜(顏色愈綠愈好,如花椰菜、菠菜、蘆筍、綠色萵苣、結球甘藍等)、橘紅色或黃色蔬果(顏色愈接近深橘色愈好,如南瓜、胡蘿蔔、地瓜、蕃茄、枇杷等)。專家表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防肺癌效果最佳。
l 常吃對防治肺癌有效的食物,如蘿蔔、胡蘿蔔、黃豆芽、南瓜、核桃、百合、杏仁、西瓜、甘蔗、甲魚、海參、牛奶、羊奶、薏仁等,此外,多喝綠茶也有防肺癌的功效。
l 長期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者,可適量補充維他命A與維他命C。
l 吃有益補肺的食物,如冬蟲夏草、燕窩、木耳、哈士蟆等。若痰多可吃蘿蔔;乾咳可吃冰糖、蜂蜜;咳血可吃蓮藕、淡菜等。
l 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做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每天早晚用手掌在胸前摩擦,可增強肺部功能。
l 照顧好自己的呼吸系統,避免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l 保持樂觀的心理。
引起肺癌的宜接病因,至今尚未十分確定,但專家研究分析指出,遺傳因素被認為是引發肺癌的主要內在因素,但有些人雖然有遺傳基因,卻未罹患肺癌,而有些人沒有這種遺傳基因,卻罹患肺癌,其差別可能來自外在因素,亦即經常接觸下列致癌因素的人,比較容易患肺癌--
l 抽菸 抽菸為肺癌的頭號禍首,老菸槍得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10至13倍,愈年輕開始抽菸、菸齡長及菸癮大的人,罹患肺癌的危機愈大。此外,吸二手菸也難逃肺癌的威脅,據統計,吸菸會使配偶、家人罹患肺癌的危險度提高30%以上。
l 空氣污染 台灣的肺癌高死亡率地區聚集在高雄、台北、基隆等都會區,這與都會地區受到工業、交通等因素影響,使空氣嚴重污染有關。
l 烹調時的油煙污染 中國人習慣以高油溫炒菜或油炸食物,其產生的致癌煙霧,是導致國內女性罹患肺癌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l 因職業關係長期接觸致癌物 如果長期在含石棉、石油、瀝青、煤焦油、鉻、鎳、鈹、砷、氯乙稀、亞硝酸鹽、苯胺染料、放射線、鈾等高濃度致癌源的環境下工作,非常容易誘發肺癌。此外,某些建材也可能具有致癌源,例如有些花岡石會發出高於安全數值的氡氣,而氡氣也是一種容易引發癌症的氣體。
l 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 偏好高脂肪食物的人,其罹患肺腺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1倍。
l 某些疾病引起 曾患有肺部疾病者,如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矽肺、肺部外傷等,或缺乏維生素A、機體免疫機能不足、內分泌失調、黃麴毒素、病毒感染等因素,也可能誘發肺癌。
====症狀篇====
肺癌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往往讓患者不易自覺而錯失早期發現良機,其實肺癌也是有蜘絲馬跡可尋的,平日即應多留意身體變化。
主要徵兆
l 咳嗽 咳嗽是肺癌的主要症狀,早期多為偶發、乾咳或刺激性嗆咳,通常咳不出痰或僅少量白色痰液。
l 痰中帶血 由於腫瘤的血管脆弱或癌細胞侵犯血管而引起咯血;血塊小,量不多,血色呈鮮紅或暗紅,常反覆出現。
l 胸部悶痛 胸部出現悶痛及壓迫感且反覆發作,早期痛點不固定較能忍受,待嚴重時,胸痛位置固定,且轉為持續性,刺痛加劇。
l 呼吸困難 中晚期,由於呼吸道受阻將導致呼吸困難,有些在早期也會出現類似氣喘的喘嗚聲。
l 不明原因發燒 出現感染性的發燒,易反覆發作,體溫不高,一般約38度C,但和感冒發燒的感覺有極大不同。
l 聲音嘶啞 專家新發現,肺癌因癌細胞侵犯或壓迫聲帶可引起聲音嘶啞,有時可能完全失聲,但感覺與感冒、咽喉炎等發生的聲音嘶啞不同。
此外,肺癌也會引起全身症,如體重減輕、食慾不振、肌肉或關節酸痛、皮膚神經肌肉異常、肌無力症候群、手指和腳趾末端肥大、男性乳房肥大、睪丸萎縮、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
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其它呼吸器官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症狀,因此容易與肺結核、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混淆,而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胸膜炎、心臟病、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症狀也和肺癌相近。許多病人就醫時,常在其它病科打轉,最後方知是肺癌。醫師強調,肺癌的症狀變化無常,若有症狀應速就醫診斷,千萬別大意。
====預防篇====
如何避開肺癌的致癌因素
l 戒煙;愈早愈好,尤其是青少年、孕婦及肺癌高危險群的人更不宜抽菸。
l 避免在空氣污染下生活;如果條件許可,儘量選擇空氣清新的地區生活或工作。若長期處於工業區或都會區的人,則應安裝除塵設備和空氣清淨機等,以過濾污染物。此外,應常用吸塵器清除家中灰塵。
l 拒吸二手菸;家庭、辦公室等小環境中應推動戒菸,至於公共場所,更應儘可能勸導全面禁菸。
l 廚房內的抽油煙設備,要定期清理。
l 家中點香(如神香、蚊香)也經醫學證實是誘發肺癌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點香時,要讓室內空氣流暢,且勿在睡覺時燃點。
瞭解肺癌的徵兆,一旦感覺異樣應立刻就醫診治。
=====如何提高身體機能預防肺癌=====
l 多吃新鮮蔬果,可以清除肺裡的致癌物,預防癌症發生,並且可快速修補受損的肺部組織,抑制癌細胞生長,延長病人的生命。防癌的食物有深綠色的葉菜類蔬菜(顏色愈綠愈好,如花椰菜、菠菜、蘆筍、綠色萵苣、結球甘藍等)、橘紅色或黃色蔬果(顏色愈接近深橘色愈好,如南瓜、胡蘿蔔、地瓜、蕃茄、枇杷等)。專家表示,富含類胡蘿蔔素的蔬果,防肺癌效果最佳。
l 常吃對防治肺癌有效的食物,如蘿蔔、胡蘿蔔、黃豆芽、南瓜、核桃、百合、杏仁、西瓜、甘蔗、甲魚、海參、牛奶、羊奶、薏仁等,此外,多喝綠茶也有防肺癌的功效。
l 長期處在空氣污染的環境者,可適量補充維他命A與維他命C。
l 吃有益補肺的食物,如冬蟲夏草、燕窩、木耳、哈士蟆等。若痰多可吃蘿蔔;乾咳可吃冰糖、蜂蜜;咳血可吃蓮藕、淡菜等。
l 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做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每天早晚用手掌在胸前摩擦,可增強肺部功能。
l 照顧好自己的呼吸系統,避免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l 保持樂觀的心理。
訂閱:
文章 (Atom)